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热点>组工要闻>【他山之石】密云区鼓楼街道党工委建设党群之家,打造红色阵地
【他山之石】密云区鼓楼街道党工委建设党群之家,打造红色阵地
2017-11-13

鼓楼街道向阳西社区于2011年3月正式建立并开始运行,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居民2365户,总人口7095人,在册党员89名,居民代表39名,楼组长31名,志愿者314人。2017年,街道、社区在推进“B+T+X”党建模式中,以“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政治功能、落实服务功能、加强引领示范,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活动经常、作用明显”的党群之家,打造“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组织群众、服务群众” 的红色阵地,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强化政治功能,打造红色阵地

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整体规划设计突显党的元素,突出政治引领,展示党建工作,规范上墙制度,努力打造教育管理党员的“红色阵地”。

突出党建元素。在社区显著位置设立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标牌,以红色为主色调,对室内外各类标识标牌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制作,更新、规范各类上墙制度;结合功能室设置,张贴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融合声、光、电多种形式精心设计党史展览室;规范社区公开栏设置,推进党务、居务公开,畅通党员群众参与监督社区事务的渠道;依托“红色长廊”全面展示社区“B+T+X”党建模式工作情况。

提高教育实效。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规范“五上墙”制度,明确党员的权利义务、合格党员标准等内容,时刻提醒党员、教育党员;结合市委、区委要求增加《党支部学习活动年度安排表》和北京长城网、党员E先锋、密云e党建二维码等内容,规范党员学习活动主题,推动“一网”载体运用。在此基础上,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党员围绕中央、市委和区委要求部署,结合街道、社区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强化党性锻炼,提高学习教育实效。

激发示范作用。规范设置“荣誉墙”,公开党员“双承诺”事项,激发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落实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设置公示标识,激发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自觉性。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在十九大安保、疏解整治促提升等重点工作中,党员冲锋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社区居民共促和谐、共享安全、共建社区。

二、落实服务功能,建设和谐社区

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整合居委会、服务站、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辖区资源,为社区党支部开展群众服务提供了场地和设施设备保障,努力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建设温馨社区。强化场所保障,党群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阅览中心、书画室、文体活动大厅等场所全天候向党员群众免费开放,丰富党员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在社区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党群服务、政策咨询、社会救助、人口计生等“一站式”服务,定期邀请民政、文化、卫生、体育、科技、计生、妇联、共青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到中心现场办公,方便群众办事;依托残疾人康复中心、幼儿早教中心、托老中心,为特殊群体提供暖心、专业的服务,满足群众需求。通过优质温馨的服务,促进社区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建设平安社区。依托谈心谈话室,全面推行“议事恳谈”和“居民说事”制度,及时理顺居民群众思想情绪,化解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谐;依托警务工作站,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解”资源力量,形成“四位一体”的调解工作机制,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在中心应急救助服务站配置多种应急便民工具,党员应急救援服务队随时为居民提供帮助,在社区微型消防工作站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强化社区消防安全保障。

建设科普社区。以提高居民科学素质为宗旨,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建设科普活动演示室,在图书馆设立科普图书专区,定期在社区开展宣传展板展示。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载体,社区科普宣传员、志愿者利用共建单位资源,开展实物演示讲解、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在广大居民群众中进行科普知识宣传,目前受众达到2200人次,在社区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三、建设规范支部,引领示范带动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要求,以典型引领、全面提升为目标,扎实推进“B+T+X”党建模式,不断提升党支部建设水平。

落实标准抓规范。调整班子设置,强化党的领导,实现社区书记、主任“一身兼”。严格落实“一规一表一册一网”要求,对标对表自查整改,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认真记录《党支部工作手册》、基层党建全程记实系统,实现党建工作全程留痕。管好用好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为党员教育培训、主题党日活动、为民办实事提供经费保障,确保经费使用实效。

突出特色促发挥。依托“1+5”社区党组织联席会工作室,为业委会、监委会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召开会议、开展活动提供场地保障。深化“1+5”党组织引领和谐社区建设模式,将辖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纳入“1+5”党组织引领和谐社区建设共建体系,依托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为“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阵地支持和服务保障,实现共建机制、共抓组织、共办活动、共塑文化、共创品牌、共享资源的“六共”工作目标,推动党组织有效覆盖,促进物业公司等非公企业、商管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共建和谐社区。

找准问题推创新。针对场地资源整合不充分,党建元素体现不到位,党员群众活动场所少、标识不明显等问题,精心设计、整体规划,打造全区首个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突出政治功能,注重服务功能,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针对社区老党员多、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发挥作用不充分等问题,建设“老党员智囊团”,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发挥老党员党性强、经验丰富的优势,为社区党建、社区建设、服务居民出谋划策,推动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四、加强工作保障,夯实运行基础

组建服务队伍。成立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工作站,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站长、副书记任副站长,设党建专职联络员2名(1名为社区工作者、1名为社区协管员)、兼职联络员1名(社区居民党员),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运营夯实队伍基础,确保“有人干事”。

明确服务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职责、运行管理、值班执勤等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站具体职责:开展党务工作,负责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收缴党费,接受入党申请,受理党员来信、来电、来访;加强党员教育,提供党内资料查询、党报党刊阅览、党员电化教育、优秀党员事迹展示等服务,开展各类党员培训;加强阵地支持,为辖区基层党组织,尤其是“两新”组织党组织及流动党员提供组织生活场所。

强化经费保障。在充分用好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街道党工委每年下拨3万元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中心基础设施的维护、改造和提升工作;社区每年确定不低于50%的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用于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各类活动以及各项服务工作,确保中心“有钱办事”。(来源:北京组工网)